太极顺序口诀,郑曼青太极口诀十二则

(郑曼青,一代奇人、智者,精通多种国学精要。太极拳从学杨澄甫,实践理法承前启后,以太极为学,精研广传。此文为其重要作品,发人所未发,启迪后学)

从来武术家,得有妙法,多秘不示人。所谓“传子不传女” 也。然子未必皆肖而贤,以致屡屡失其真传。倘或有得意弟子乃传其法者,亦必留一手,以备不测。诚如是,欲求吾国武术之发扬,岂易得哉?!

今曼青之受澄师者,未敢说尽其传。倘也留一手,或秘而不宣,则怀宝迷邦矣。十余年来,每欲笔诸于书,以广流传,此心萌动而复搁置者,屡矣。亦恐传非其人耳!既而思之:善与人同,固吾所愿。乃谨录要诀十二则如次。

此皆澄师所不轻易传人者。每一语出,辄叮咛曰:“余如不言,汝虽学三世,不易得也。”此言何止重提数千遍。蒙澄师之过爱若此,而不能达其厚望,惭愧无已。尚希世之贤哲英豪,有以参证而广大之,使尽人皆能袪病延年,则民族幸甚!

一、曰松。

澄师每日必重言十余次:要松!要松!要松净!要全身松开!反此则曰:不松、不松、不松就是挨打的架子!

按:松之一字,最为难能。如真能松净,余皆末事耳!余将澄师平日口授指点之大意附于下,使学者易于领悟。

松,要全身筋络松开,不可有丝毫紧张。所谓“柔腰百折若无骨”。若无骨,只有筋耳!筋能松开,其余尚有不松之理乎?

二、曰沉。

如能松透,即是沉。筋络全开,则躯干所系,皆得从下沉也。

按:沉与松,原是一回事。沉即不浮。浮是病。体能沉,已善矣,尤其加以气沉。气沉则神凝,其用大矣。

三、曰分虚实。

拳论所谓“处处总此一虚实”。以右手与左脚相贯一线之劲(右脚与左手亦然),如右手左脚实,则右脚左手虚,反是则亦然。是为分清。

总之,全身负担,只许放在一只脚上。如两脚分担,便是双重。其转变时,要注意尾闾与夹脊得中,方为不失中定。至要至要!!

按:“转变”一语,即是变换虚实之枢机。不经道破,真永不知有下手处也。右手实劲,交与左手,其枢机在夹脊;左脚实劲,交与右脚,其枢机在尾闾。但要在尾闾与夹脊中正对直,方为不失中定。此语非潜心领悟,不易得也。

四、曰虚灵顶劲。

即是顶劲虚灵耳,亦即所谓“顶头悬”之意也。

按:顶头悬者,譬如有辫子时,将其辫子系于梁上、体亦悬空离地。此时使之全身旋转则可,若单使头部俯仰、及左右摆动,则不可得也。虚灵顶劲、及顶头悬之意,亦若此而已。须于练功架时,将玉枕骨竖起,而神与气不期然而相遇于顶焉。

五、曰磨转心不转。

磨转者,即喻腰转;心不转者,乃气沉丹田之中定也。

按:磨转心不转者,此家传口诀也。比诸拳论所谓“腰如车轴”、“腰为纛”二语,尤为显赫。余得此意后,自觉功夫日见进境。

六、曰似拉锯式之揽雀尾。

掤捋挤按之推手也,往复相推,喻之以拉锯者:彼此用力均匀,则往复可以畅通无阻;如一面稍欲变化,则锯齿随处可以扎住;如彼使之扎住,则我虽欲用力不得拉回时,只可用推力送之,便可复得相推如初。

此理在太极拳之推手上,有二意:一曰舍己从人,顺其势,可以得化劲与走劲之妙用;二日彼微动、己先动,此即彼欲用推力送来时,则我亦先之以拉力拉回,彼如以拉力拉去时,则我亦先之以推力送之去。

按:拉锯之喻,其理可谓透彻之至,此真家传妙诀。余于此恍然大悟,于彼微动、己先动之着手功夫,苟能于此娴熟,则操纵在我不在彼,其余又何论矣。

七、曰我不是肉架子,汝为什么挂在我身上?

按:太极拳专尚松灵,最忌板滞。若如肉架子上挂肉,便是死肉,又何有灵气之可言?!故痛恶而决绝之,乃有我不是肉架子之詈骂。此亦家传口诀,用意深刻,幸细玩之。

八、曰拨不倒。

不倒翁,周身轻灵。其根在脚,非具有松、沉两种功夫,不易办到。

按:不倒翁之重心,在乎下部一点。拳论所谓“偏沉则随、双重则滞”。如两脚同时用力,一拨便倒无疑。周身稍有板滞,一拨便倒无疑。要之全身之劲,百分之百沉于一只足心,其余全身皆松净,得能轻于鸿毛,便拨不倒矣。

九、曰能发劲。

劲与力不同。劲由于筋,力由于骨。故柔的活的有弹性的是劲,刚的死的无弹性便是力。何谓发劲?放箭似的。

按:放箭,是靠弓弦上弹力。弓与弦之力量,即是柔的活的有弹性的。劲力不同,能发不能发,可以见矣。此犹不过论发劲之性质耳,于作用上犹未能详尽。余又将澄师平日时时讲解发劲要法,兹附录之:

曰要得机得势;曰要由脚而腿而腰,总须完整一气。谓健侯老先生,喜诵此二语。然得机得势,最难领略。余以拉锯式之作用中,确是有机有势存乎其间。因彼之欲进欲退,我先知之,是为得机;彼既进既退,受制于我,是为得势。举此一端,可以知之:脚腿腰能完整一气,一则是力聚,可以致远;一则身不散乱,方可命中。发劲之妙用,尽于此矣。学者勉之!

十、曰搬架子要平正均匀。

按:平正均匀四字,最为平淡,却极难能。平正方能安舒,可以支撑八面;均匀方能贯串,而无断续处也。此即拳论所谓“立如平准”及“运劲如抽丝”等语,非从此四宇下手不为功。

十一、曰须认真。

打手歌曰:掤捋挤按须认真。若不认真,便都成了假的。吾今举以告汝:掤若掤到人家身上去,捋若捋到自己身上来,都是错认。掤不要掤到人家身上去,捋不要捋到自己身上来,此是真的。按与挤,皆要蓄其劲,不可失却中定。此是真的。

按:须认真三字,从来读破太极拳论,未得悟澈。一经澄师道破,始知有尺寸,有法度。非经口授指点,不易了解者,皆此类也。此真家传秘诀!学者其由此体验之,便可得其尺寸,则不复失中定矣。至要至要!!

十二、曰四两拨千斤。

四两何能拨千斤?人皆未之信。所谓“牵动四两拨千斤”者,只要用四两劲,牵动千斤、而后拨之。此牵与拨,是两事,非真以四两拨千斤也。

按:此节“牵”、“拨”二字,分开解释,便能见其妙用。

牵之之法,譬如牛重干斤,穿鼻之绳,不过四两。以四两之绳,牵千斤之牛,左右如意,其欲奔驰不可得也。盖牵者,牵其鼻准;若牵其角、其腿、不行也。是牵以其道、以其处也。然则牛可以四两之绳牵之,如千斤之石马,亦能以四两之朽索牵之乎?不能也。此活与死作用不同。

人有灵性,其欲以千斤之力攻入时,其来有方向。臂如对直而来,则我以四两之劲,牵其手之末,顺其势而斜出之,此之谓牵。因牵动之后,彼之力已落空,则此时以劲拨之,未有不掷出寻丈之外者。然牵之之劲,只要四两足矣。拨之之劲,酌用在我耳。

然牵之之劲,不可过重,重则彼知之,可以变化脱逃也。或则藉牵动之劲,换其所向,得以袭击之也。否则彼知我牵之,便畜其力而不前。畜其力,其势已退挫,可即因其退挫,便舍牵之之劲,而反为发放,则彼未有不应手而倒。此反拨也。

以上种种,皆澄师口授指点之传于曼青者。不敢自秘,愿广其流傅,幸世之同仁共勉旃。